本文共3029字,阅读需8分钟。
2020年伊始,在这场无硝烟的“战疫”过程中,人工智能不再是高不可及的前沿理论,也不再是冷冰冰的代码集成,而是在大众身边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力量。其中,深圳星河WORLD园区入驻企业深圳有个机器人有限公司(英文名YOGO ROBOT) 研发的智能消毒机器人,凭借其突出的技术优势,被武汉金银潭医院率先采用。截至4月24日,YOGO ROBOT 研发的机器人已在全国近30家医院投入使用,包括广东梅州医院、佛山伦敦医院、上海华山医院、上海九院等,建立无人化服务站点超过百个。
YOGO团队如何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发智能消毒机器人?经过疫情的洗礼,服务机器人的未来将如何发展?近日,我们专访了YOGO ROBOT联合创始人蔡晓玮,为我们逐一解答。
01
特殊时期,“开箱即用”是关键
2015年10月成立的YOGO ROBOT,一直在室内智能服务领域进行多维度的探索,以其“行走、多机技术”一直领先业内而闻名。YOGO以无人配送见长,采用与月球车同源的全局定位和智能导航技术,在跨场景服务中提供了许多开创性的数智化解决方案。疫情发生后,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省迅速沦为重灾区。身为湖北宜昌人,YOGO ROBOT CEO兼创始人赵明对此感同身受,迫切希望能贡献一份力量。被金银潭医院首个采用的智能消毒机器人,也因此应运而生。
▲智能消毒机器人武汉金银潭医院上岗
此次疫情对于服务机器人行业来说是一次突击考验。对于临危受命的服务机器人公司来说,机器人能否做到 “开箱即用”才是关键。
据科技媒体《甲子光年》的调研显示,并不是所有运往武汉的机器人目前都已上岗使用。有的机器人公司计划投入武汉的200台配送机器人和导诊机器人,截至2月29日才部署了10台。
“由于不能去现场,为了让机器人顺利进场,我们开发了线上远程施工工具,3到4个小时的部署工作完成后,医护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就能直接操作。这也是业内第一次实现机器人远程部署。”YOGO ROBOT联合创始人蔡晓玮如是说。
▲视频来自:澎湃新闻
而这一点,也正是YOGO ROBOT的智能消毒机器人,能被武汉金银潭医院首个采用的原因之一。
作为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,金银潭医院人流密度高、流动性强,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消毒工作。这位特殊逆行者的到来,不仅可灵活避开人群,为近2000平米的大厅提供循环消毒,还能完成防疫语音播报以及无人配送的任务,从而减少医患之间的接触以及防疫物资的浪费。
02
与星河的合作加速了研发进程
回顾智能消毒机器人的诞生,还需提及YOGO ROBOT与星河产业的合作渊源。
YOGO ROBOT硬件研发中心自2019年12月入驻深圳星河WORLD园区以来,便一直与园区运营方星河产业保持紧密联系。疫情发生后,基于双方企业理念及业务点的契合,双方决定合作,在园区引进智能消毒机器人,率先开启深圳科技防疫示范。
▲YOGO智能消毒机器人
在深圳星河WORLD园区大堂作业
基于此,YOGO研发团队参照市面上已有的消毒方案进行优化,仅七天后,YOGO深圳、上海两地研发中心就联合研发出了独立的消毒模块,并将其加装在室内配送机器人的顶端,利用机器人行走的优势进行移动消毒。
蔡晓玮认为,本次与星河产业的深度合作,不仅加速了YOGO智能消毒机器人的研发进程,为星河WORLD园区的十栋楼宇提供了喷雾消杀,实现了楼宇防疫措施创新,同时也为金银潭医院的科技防疫提供了先行示范样本。
▲YOGO智能消毒机器人在电梯间消毒
谈及最初为何选择入驻深圳星河WORLD,蔡晓玮表示:星河产业与YOGO ROBOT在坚持“长期主义”这件事上不谋而合。星河WORLD除了背靠深圳天然的供应链优势,园区在整体设计上也为科技企业的孵化提供了很多便利。相比其他产业园区,星河产业不仅对机器人行业非常了解,还愿意提供产业上下游的资源支持、组织相关企业探讨交流等。良好的营商氛围、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对YOGO来说都非常有吸引力。
03
躬身入局,十年一觉机器人梦
YOGO ROBOT在特殊时期取得亮眼成绩的原因,离不开它背后的一群“技术大牛”。据悉,YOGO的核心团队在服务机器人行业还不为人知时,便已躬身入局,至今已在行业深耕十四年。YOGO的创始人赵明曾参与多个“国家863项目”,做过月球车和反恐排爆机器人、带领团队在世界级机器人比赛RobCup中型组比赛中取得过63场全胜的战绩。
五年前,为了让智能服务触及每一个人,这群纯粹、追求极致的技术大牛,秉承“人人有个机器人”的初心,在上海开启了自己的逐梦之旅。中国的服务机器人到底该做成什么样?是要集众多“黑科技”于一身,还是要有充足的新鲜感?当时谁也不知道。
因此,YOGO团队在创业初期就定下了三条规矩:一是机器人一定要有用;二是机器人不能冷冰冰的,而是应该和受众有恰如其分的互动;三是制造机器人的成本控制应该清晰且精确。
多年的行业积累,让YOGO团队的研发之路走得较为顺利,仅用4个月,首款机器人“Mingo”的工程样机就完成了,一般的研发可能需要3-5年。这款仅由5个人打造的机器人Mingo,获得了设计界的奥斯卡大奖——iF的首个服务机器人系统大奖,并在酒店服务中大放异彩。
▲YOGO配送机器人为客人送6小件
但在此时,团队却选择了暂时离开酒店场景,进入到写字楼,这样的选择,是基于写字楼是配送业务高并发、多频次,且和楼宇各种设备交互最为复杂的场景。YOGO团队在质疑声中砍掉了第一代产品——酒店服务机器人Mingo。
有时候,比选择做什么更难的是,选择不做什么。在选择短暂离开酒店场景时,YOGO团队遭遇了很多质疑,但他们常说,“有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做对了多少事,但是,这十四年里,从高精尖的军用级产品、到工业机器人、再到商用服务机器人,我们一定走过了最多的弯路。”
现在来看,正是这些“错误”经验的积累,让YOGO的机器人在经历最复杂的场景考验后,机器人系统的控制能力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最可靠的保证。这使得YOGO的机器人成为业内唯一一个通过模块化设计,实现“一机多能”的系统化产品。目前它在写字楼场景已经应用两年多,投入全国进百栋楼宇使用。YOGO机器人极强的可延展性,也让它在打通写字楼场景后,在酒店、医院、学校等场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。
▲YOGO机器人的模块化箱体
目前,YOGO ROBOT不仅是服务机器人公司中,唯一一家通过国家安全标准测试的机器人公司、国家机器人标准委员会副组长,同时也成为了业内首家真正落地楼宇配送的机器人公司,一共拥有300项公开专利,通过6款机器人的迭代,最终精细打磨出业内首款模块化机器人产品——KAGO5,它在全球率先实现了群体智能。公司目前已获得近亿元人民币的Pre -B轮融资。
▲机器人系统后台
04
未来,人人有个机器人
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,近年来伴随人工智能概念的走红,国内服务机器人产业资本市场也非常活跃,诞生了一大批以服务机器人为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公司,但在现实生产生活中,并未见到服务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和推广。
公开数据显示,从2013年到2019年,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以每年超过30%的速度迅猛增长,2020年有望突破40亿美元;但与此同时,商用服务机器人的市场渗透率截至目前仅约为3%。
那些在疫情中临危受命的服务机器人,未来将去向何方?
YOGO ROBOT的联合创始人蔡晓玮表示,疫情之下,“无接触服务”的需求加深了市场对服务机器人行业潜力的认知,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服务机器人在中国的推广与落地,无人化服务将成为未来的一种生活习惯。但必须要正视的是,如果要维系民众的消费热情、建立使用习惯,服务机器人行业亟需解决的仍是技术与产品层面的根本问题。
未来,YOGO ROBOT也将通过在现实场景中的不断迭代,更大程度地挖掘自主移动机器人的潜能,为合作伙伴提供延展性的“机器人+”服务,不断提高室内机器人数智化服务的程度,从而实现“人人有个机器人”的美好愿景。
对于YOGO ROBOT
乃至整个服务机器人行业而言,
大规模场景落地的探索才刚刚开始。
关于服务机器人的未来,
我们也将持续关注。
入驻企业介绍
深圳有个机器人有限公司,英文名 YOGO ROBOT,是服务机器人领导品牌,致力于为行业客户提供数智化解决方案,是行业转型升级的首选智能服务供应商。
公司拥有全链路自研生态,基于人工智能算法、全域物联网络等先进技术,公司所研发的机器人智慧服务方案,已广泛应用于酒店、医疗、写字楼等多个场景。公司拥有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数百项,是政府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合作伙伴。
- END-